浅谈葡萄酒品酒师的“修炼”

2023-06-25 admin 1237

基础知识可以与敏锐的味觉、嗅觉相互佐证。比如一瓶产自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是不可能尝出波尔多红酒因地质而具有的那种特别味道的,有时候眼睛、鼻子和舌头会欺骗你,但知识不会。有些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味道,即便品酒师要加以渲染,也会根据产地做出判断,绝不会张冠李戴。如果说从重庆美女身上闻到火锅味是正常的,但要闻到煎饼卷大葱的味道,心里就要画个问号,细品慎言才行。

一些富裕阶层在尽尝各种贵、奇的美酒之后,也开始注重文化的体验。这时候,品酒师就担当起“文化导师”的角色,引领喝酒的人从味觉、嗅觉的感官享受,迈向更高的精神享受。此种情况下,品酒师经常面临两难境地:主人家提供的酒虽然价值不菲,但有时候味道和内涵并不与之价格相匹配。此时要不要说真话成为一个难题。说真话坏了东道主的心情,说假话一是违背原则,二是坏了口碑。品酒师一般都极具个性,尤其是本身身价就不菲的品酒师,更不怕得罪人,经常令东道主颜面无光。不过这正是品酒师的可爱之处。

国内品酒师在业界的认可度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常常是靠在小圈子内口口相传。除了技惊四座的酒的识别能力,也讲究“门第”。一个师从国际大师的品酒师自然能获得业界更多的青睐。另外,品酒师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也需要有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多品酒师都为杂志撰稿,或者在酒类的展会上做评委、嘉宾,这是树立个人品牌的有效途径。

品酒师可不代表是“酒鬼”,酒量也不一定很大,但在酒入喉前后的每个细节都有戏如发丝的专注体验。以葡萄酒为例:醒酒是最基础的一步。在品酒师眼里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醒多久,在什么样的温度下醒酒要有精确的把握,否则很容易暴殄天物。醒酒之后就观察,从酒的颜色和色泽判断这瓶酒是否成熟,是不是有杂质。接下来就是闻。这要结合葡萄酒专业知识,了解当地的土质以及各种特别的味道。最后,就是尝。喝大半口红酒,在口内停留十几秒,深呼吸让空气与酒充分接触,感受其酸、涩、甜等口感。

  


0.455777s